廟宇巡禮|我住嘉義時的宮廟參拜生活(下)
▲蓮池潭上的龍虎塔
~~ 連結:我住嘉義時的宮廟參拜生活(上)~~
大二我開始會離開雲嘉地區到其他地方的廟宇走訪,就從下面這個行程開始。
舊臺南縣的宮廟參拜之旅
第一次是在大二上的某天,安排了一趟騎車去舊臺南縣的宮廟參拜之旅,共走訪了 8間廟宇,分別是鹽水武廟、新營太子宮、下營北極殿、學甲慈濟宮、海埔池王府、麻豆水仙府 、麻豆太子宮及麻豆代天府。
當天從民雄出發,經過新港、太保、鹿草到義竹,接著過八掌溪到鹽水,第一站是鹽水武廟,主祀 武聖關聖帝君,每年元宵的鹽水蜂炮就是他們所舉辦。
▼第一次去鹽水武廟。
▼後來去參觀鹽水蜂炮。
第二站是鹽水隔壁的新營,新營太子宮,主祀 中壇元帥,我從小就跟進香團來過無數次,是臺灣 太子爺信仰的重鎮,每年農曆 9月 9日元帥聖誕前,進香團總是會將廟前擠得水洩不通,甚至連陣頭拜廟都要排很長的隊。
最有趣的是這裡的地名就叫作太子宮。
▼太子宮新廟
▼太子宮舊廟
第三站下營北極殿,主祀 玄天上帝,是臺灣有名的 玄天上帝廟,每三年會舉辦俗稱「下營香科」的繞境活動,不只全鄉總動員,還會吸引全臺大大小小陣頭跟香客到此共襄盛舉。
▼下營北極殿,去的時候碰巧在整修。
第四站是臺灣赫赫有名的 保生大帝廟,學甲慈濟宮,目前是臺南市市定古蹟,每年農曆3月11日會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
第五站海埔池王府,主祀 池府千歲及 五府千歲。
第六站麻豆水仙府,主祀 水仙尊王,廟的外型很特殊,是傳統寺廟跟辦公大樓的合體,興建者是炳翰機構,因感 水仙尊王神威故有此設計。
第七站麻豆太子宮,主祀 中壇元帥,也是臺灣 太子爺信仰的知名廟宇,對它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有時會在家裡桌上看見包裝印上麻豆太子宮外觀的餅乾,是去進香的爸爸或阿嬤帶回來的。
最後一站,麻豆代天府,這裡有建築精美的天堂與地獄可以參觀,主要是想勸人為善,而代天府每三年會舉辦盛大的「麻豆香」繞境活動。
廟的正對面是國內排球隊滿強的曾文農工,每每我來這裡時都會順便到不遠處吃丹丹漢堡。
▼代天府旗下的觀音寶殿
在同一天跑完這麼多廟宇,頗有解鎖任務的成就感。
之後還去過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主祀 五府千歲。這裡是米其林評鑑的臺灣三星景點,園區內很大,還有文史館大鯤園,很適合花一天在這邊參觀,等到太陽西下時再去不遠處的井仔腳瓦盤鹽田看夕陽。
▼南鯤鯓代天府牌樓
安南區的鹿耳門聖母廟,主祀 天上聖母,這裡有著仿北京紫禁城的中國北方式建築,更是全世界建築規模最大的媽祖廟。
進入到舊臺南市區,臺南市區古廟雖多,但我只去過南廠保安宮、延平郡王祠、下大道良皇宮、頂太子沙陶宮、全臺首邑城隍廟、臺南三山國王廟、祀典武廟跟祀典大天后宮而已。
說實在,有點後悔以前沒有把握地利之便多造訪幾間,而且,還只留下兩間廟的照片而已。
▼全臺首邑城隍廟的 城隍尊神
▼臺南三山國王廟的 三山國王
進入高雄,我去過蚵仔寮通安宮、南海紫竹寺、大社保元宮跟蓮池潭畔的幾間廟。
蚵仔寮位於高雄的梓官,這裡是個漁港,而當地的信仰中心蚵仔寮通安宮,主祀 廣澤尊王,是在我騎車去高雄大學找高中同學時跟他一起去的,通安宮的牌樓就位在高雄大學的不遠處。
記得我去的那天下大雨,把我全身都淋濕了,到了之後跟他相處沒多久,又去蓮池潭逛一下,也沒住下來,就光著腳丫騎車返回民雄了。
▼蚵仔寮通安宮正殿
南海紫竹寺,位於高雄市內門區,主祀 觀音佛祖,我是在騎車去屏東的臺三線路上突然看見的,看見後想起了內門區的宋江陣很有名,於是就停了下來,後來才發現原來南海紫竹寺跟有宋江陣的內門紫竹寺是不一樣的。
蓮池潭是高雄左營有名的觀光景點,潭畔有好幾間廟,當天我是晚上到訪的,已經不記得到底有去哪幾間,只好憑留下的照片說話吧。
知名的龍虎塔是奉這間城邑慈濟宮主祀的 保生大帝的意旨所建造的,晚上來看會有倒影,別有一番風味,而中圖這尊 玄天上帝大神像則是同樣位於蓮池潭畔的左營元帝殿所建。
▼城邑慈濟宮
▼北極玄天上帝大型神像
大社保元宮,借宿於住在大社的同學家裡時順道去的,主祀 保生大帝。
▼正殿 保生大帝
接著是屏東,因為屏東離嘉義太遠沒辦法常去,唯一一次是去參觀東港迎王。
東港東隆宮,主祀 溫府千歲,每三年會舉辦東港迎王,是全臺灣規模最大的燒王船活動,王船出自工匠之手,精雕細琢極其講究,遠航的船該有什麼就有什麼。
這一系列活動會規劃成好幾天,而我去的是第七天的「遷船繞境」。
遷船繞境當天會將王船牽至市內繞境,意味著王爺巡視鄉里、保佑地方平安,還可以讓信眾將為王爺準備的物資放上船,繞完後便至海邊焚燒,是謂「燒王船」,當天人山人海,大家都相爭目睹王船的風采。
▼王船出東隆宮大牌樓。
講完南部,最後一間是我大學時去過最遠的廟,也是我第一次獨自一人出遊兩天,為了用政府發的國旅補助 1000元,我去了臺東。
臺東天后宮,是臺東市區最大間的信仰中心,後來幾乎每次騎車環島,我也都會停下來祈求 媽祖保佑我行車平安。
結語
大學時期我在嘉義住了三年,這三年來共造訪超過 80間廟宇。
剛開始跑得比較勤,大一結束時我已經去過達 50間,還記得外婆聽到我做這件事時給的反應,她說「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走過那麼多間廟。」
確實沒錯,應該也沒幾個大學生會這麼做,不過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我就是愛騎車亂跑,而騎車總要有去處,臺灣是座信仰蓬勃發展的寶島,走訪這些廟宇會有一種解鎖任務的感覺。
既然提到這些地方幾乎都是騎車去的,就順道介紹一下我的好夥伴吧!
1、小藍。
2、小紅。
小藍不幸在大三下被擊落了,小紅才在那時補上,我三年的嘉義生活能到處移動全靠他們,也因此為我創造了很多回憶。
「有機車,生活永不乏味」這是我過了這三年得到的最大心得。
小藍、小紅謝謝你們。
我很喜歡廟宇,這是我的信仰,大多時候廟裡是很寧靜的,就靜靜地待著或是向眼前的神明說點悄悄話讓人很放鬆,其中當然也帶點求神明保佑的功利主義色彩。
另外還有個喜歡的理由是,有點跟上面那個呈對比,大廟時有進香團來訪,隨之而來的是陣頭,我很喜歡看陣頭,更愛那種熱鬧滾滾的氣氛,鑼鼓聲或北管一奏下去,對我來說就像聽音樂會一樣,而陣頭就是最棒的表演。
▼陣頭,民雄振龍堂八家將。
在打出這篇的過程中,我的腦海裡會先思考那時的點點滴滴,然後畫面就在腦中出現,就好像我還在出遊一般,感覺很棒。
前幾天無意中從雲端相簿翻出了照片,而這也是這篇文章出現的理由。